lsy0142春日鄉1969  李秀雲攝。


掌羊仔(看羊) 1969 屏東春日        

一大片無人活動的荒地裡,牧人隨著著黑白兩色的羊兒,天亮出來吃食,黃昏回家歇息,這種在大自然裡流動放牧的景況,直到民國六十幾年才消失於大地,李秀雲以俯瞰的角度,把羊群、環境、和牧羊人,構出單純又富含美感的畫面。

羊對貧脊乾旱的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力,他們喜歡纖維較高的植物,特別喜歡灌木的芽葉,因此,各種雜草、灌木枝葉、作物桔梗都能夠是食物來源,即使有點像沙漠地區的生活環境或不毛之地,只要乾淨植物,仍會是牧羊的好地點。

根據其他圖片的山形和地形判斷,李秀雲應該是在春日鄉和新埤鄉的交界帶,拍到了這些羊群,這一帶河床廣闊,羊兒易尋食草,也不會妨害私有耕作地,因此有為數不少的牧羊人家在此活動。

羊喜歡乾燥和清潔的環境,牧羊人會在太陽把植物的露水蒸發後,才帶羊兒出門。羊兒采食前會先用鼻子嗅,若有異味、污染或腐敗、被踐踏過的草,都不愛吃。羊喜群居,有社會階級,通常體型大、年長的母羊會被訓練為領導,不慎脫隊的羊兒往往會惶恐不安,鳴叫不已。

有經驗的牧羊人會告訴你,別看這麼一大群羊,裡面公的成羊最多只有兩三隻,公羊好鬥,又喜招惹母羊,數量留太多,成天搗亂,整群羊就沒辦法專心覓食了。

牧羊必須不斷的移動位置,若過度在固定地點啃食,容易導致植物枯死,土石破壞流失,這種在荒野裡尋覓食草的牧羊方式,不用花錢買飼料食草,只需主人辛勤趕牧,到了經濟開始發達的六十幾年,農藥、塑膠袋、污染氾濫,能承載牧羊需求的廣袤無人又潔淨的環境愈來愈少,羊兒只好住到羊欄裡,再無天空和大地了。(撰文:古少騏。收錄於《顯影六堆李秀雲》201202)。

 

文章標籤

littlefoot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