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位細心觀眾的關影迴響,來自 http://www.irislin.idv.tw
(真抱歉,隔了這麼久才轉貼)


觀賞「細細腳步大路行」

Published by Iris at 4:09 am under 閱讀筆記

        看過了這部片子的部落格之後,便在心中暗記台北場的放映日期,然後不時回去重讀部落格裡的文章(幸好沒有很多篇)。直到放映日前一天晚上,我與老同學MSN到半夜,掙扎著是否要在經濟拮据(而且油價高漲)的狀況下,專程開車到台北看一部半小時的片子。同學堅持我一定要去,理由是這部記錄片或許將帶來正面意義,讓我更有勇氣面對生活。

        那天,我們一到誠品敦南店藝文空間,人群已經排隊到電梯口,陪伴的同學問我,啊妳不是說他們之前都沒兩隻貓來看?我也驚訝,或許是金穗獎或誠品的名號吸引人吧,難道這些人都和我一樣,被導演的部落格感動到非來不可?

        我把輪椅直接停在第一排座位,左邊倒數第二個位置前,等於我雖然坐在自己輪椅上,但也佔據了一個前排的椅子。後來有個小女生來拿我身邊座位的包包,我問她要不要和我換位置,我可以坐到最旁邊的,她客氣的說不用,她可以坐後面……後來我與這女生又遭遇一次。

        誠品的工作人員引導過多的觀眾坐在地上,令我安慰的是,誠品沒有因此請我移動以讓出座位,他們甚至多注視我一眼也無。似乎身障者的社會觀感有在改變,坐輪椅不再被視為佔空間,我總是被移到最角落的陰影逐漸散去。

        就這樣,我們全場靜靜觀賞葉裁老師的影像生命。

        我不知道其餘觀眾為何而來,彷彿聽到有人在問「今天放什麼片?」,但我很清楚自己期待什麼。這部記錄片給我的感動,並沒有因為已經知道故事內容而減少,我甚至不認為導演沒有交待家庭的部分是缺憾,如果只是要呈現葉老師拍攝故鄉人文的執著,又何必把葉老師的生命整個剖開,才算完整記錄呢。

        在「細細腳步大路行」的部落格上,導演耐心解釋為什麼家庭的部分要留白,放映會當天,還是有人提起這部分,然後導演與葉老師本人再度說明一次。

        我不禁感到,有些人是需要被細細品味才能瞭解的。

        為什麼不能好好品味葉老師他回鄉的初心,品味一個攝影師長期記錄人文歷史的孤獨與堅持,品味那一張張老照片訴說的地景變遷,以及被科技影像夾殺至近乎亡佚的樸拙人情。

        我心疼導演與葉老師必須當著眾多陌生人,一次又一次的解釋自己,那些原被視為隱私的部分,只為了對觀眾有所交待,他們很負責的有問必答。沒有人問到葉老師對於當今台灣攝影界的看法與建議,我有點遺憾。

        如同導演在部落格上面所寫的,葉老師當天也一再強調,自從導演為老師在北埔辦了攝影展(只是搭配地方文化活動的小型展覽喔),老師的經濟與名聲有了改善。我不知道這樣的改善能變多好,大概就是比原來的貧困生活好轉些,不再被當做偷偷摸摸拍照的匪諜吧。

        放映會結束後,導演與葉老師坐到台前接受觀眾掌聲與提問時,不知是否看錯,我覺得葉老師的神情十分激動,他一直環視現場觀眾,緊抿嘴唇的臉部線條,彷彿壓抑著淚水。

        這不過是一、兩百人的場合吧,已經對葉老師意義非凡,那麼之前他所渡過的是什麼樣的寂寞與冷落。而葉老師是否知道,他所做的事值得這個世界為他拍拍手。

        散場大約一個小時了,我們終於找到位於二樓的無障礙廁所,再繞回放映室旁的餐廳想找空位吃飯,看見前面站的就是先前在我身邊拿包包的小女生古少騏導演以及葉裁老師。我只是無論如何要向他們致敬,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說了什麼,只聽到他們倆不停的謝謝我們來看。然後我轉向葉老師,問說可以和他握手嗎?葉老師,他居然慎重的卸下斜背在身上的包包(那包包根本小到不會妨礙任何一隻手!),然後半鞠躬的與我握手。

        這世界,怎麼還有這款「古意」的人哪。

        葉裁,小時候常被家附近的神父叫去當模特兒拍照,神父的照片常得獎,年幼的葉裁心想,這麼好的事情我何不自己做,因此請神父教他玩攝影。那個普遍貧苦的年代,底片都很貴了,何況是相機。但是小孩很固執於夢想,於是翹家翹課,動腦筋到考場外賣枝仔冰賺錢。冰都還沒賣呢,撿到一本精美的大部書,單純的孩子守著逐漸融化的冰,站在原地等失主。不料真有一位教授前來認領,小孩要的謝禮不是錢,而是一部相機,教授真的給他一台簡易相機,從此開啟攝影師的漫長道路。

        年紀輕輕,伊士曼公司便看中葉裁的才華,以月薪台幣八萬元與他簽約,到世界各地拍照。晉身國際級攝影師,連相機都不需自己背,隨行總有好幾位工作人員。在外奔波危險難免,亞馬遜叢林與美國大峽谷曾令葉裁幾乎喪命,但他其實從未有回國的打算。直到在巴黎社區總體營造的展覽活動,葉裁看見別人拍自己的家鄉。說不出什麼文化傳承、歷史記憶等大話,葉裁就是覺得要有人來做這件事。於是放棄一切回到窮鄉僻壤,將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維持在勉強溫飽,強迫自己在地人只說在地話(客家母語)

        為了呈現故鄉景色,嘗試過多種攝影技巧,最後決定讓景象自己說話,回歸到最簡單的標準鏡頭黑白攝影。不打零工的時候,葉裁便到處去「整理景」。「三分模樣七分打扮」是相片好看的原則,人要化妝,地上的雜草石頭也得經過整頓。經常被當成匪諜,三番兩次就要被請去解釋,日子久了,地方鄉親總也越來越認識他,接受他。

        這個快門,竟也按了三十年。

        若不是口耳相傳,事跡被導演記錄下來,究竟這些照片何時得見天日,我很納悶。而導演以心眼觀察攝影師,看進了生命裡層的皺褶,完成影片,卻剪不盡糾纏的疼惜與情感。

        其實,故事主角足以令人致敬,又何須在意枝微末節的片段。而這部影片也真實呈現了,這個世界仍有值得奮鬥的美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tlefoot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